首页 > 诗人 > 宋代诗人 > 冯时行

冯时行简介

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 冯时行的诗文(202篇)

轶事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冯时行少时读于巴县缙云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恩科状元。以忤当道,当为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尉。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1127—1129)调任奉节尉调,建炎四年至绍兴四年(1134),调任江原丞,任职期中,显露才华,深受川陕抚谕杨愿器重,极力推荐,旋擢左奉礼郎。绍兴五至六年知丹梭县。绍兴七年(1137)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议郎(皇帝身边咨询官)。时金兵已占汴梁(北宋都城今开封)十载。时行力主抗金,于绍兴八年晋见高宗,呈上《请分兵以镇荆襄疏》,奏金人议和不足信,请选大臣重兵镇荆,使岳飞得以专力致于江汉间。被主张和议的高宗斥之为“杯羹之语”。绍兴九年(1139),出任万州知府,镇邪锄恶,为民除害,惠农劝学,为地方积蓄了一批钱财。绍兴十一年(1141),转运判官李炯,企图以提取万州大量积钱,向朝廷献媚固宠,率500飞虎军强行提取,时行坚决反对,被提刑何麒弹劾,罢官削职,除名《大宋状元录》,辗转流离万州、开江间近两年。

  绍兴十四年底由万州回到家乡乐碛,气愤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今洛碛得名缘由)。稍后,到缙云山置田地,建房办学,“坐废”十七年之久。直到秦桧死后,绍兴二十七年(1157),冯时行才又复起知蓬州(今四川蓬安县)。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又荐知黎州(今四川汉源);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背盟,冯时行被高宗再次召见,上《请易田师中用张浚、刘绮疏》,疏中说:“自古未有人主退而能使天下进,人主怯而能使天下勇,今之形势,愿陛下舍一己之好恶,勉用张浚、刘绮、李显忠等将领抗金。”并提出“宜省官吏,减州郡冗卒”。擢右朝请大夫,提点成都府刑狱,经划边事,卓有功绩。孝宗隆兴元年(1163)逝世于雅州(今雅安),时年63岁。死后被追为“古城侯”,初葬雅州古城,后移葬巴县鱼嘴沱(今江北区鱼嘴镇)。

  乾道五年(1169),雅州(今四川雅安)民众曾斥钱七十万,为冯时行立祠庙。《古城冯侯庙碑》载:“大众斥七十万钱,缚屋二十五盈,中为堂,塑侯像,挟以两庑,民岁时歌舞其下,水旱厉疾,必祷侯。”冯时行故乡洛碛有“缙云故里”、“状元井”、“状元桥”等纪念建筑。

杜如篪屡督烹茶仍作诗次其韵

宋代冯时行

老寄余生山水窟,寂无朝烟屈硉矹。

客从何方问栖隐,无人应门杖藜出。

和丁利用韵

宋代冯时行

末路初倾盖,春风一系舟。

英姿森剑戟,余论有春秋。

到垫江先作诗寄郝令君蒙老

宋代冯时行

盛家山前古雀篱,寒烟冷雨别君时。

后来空作相逢梦,此处端成一笑期。

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

宋代冯时行

最怜半见或不见,更惜欲开犹未开。

树远祗疑随水去,枝低还似傍人来。

郭信可索云溪诗懒未能作戏成此寄以自解

宋代冯时行

疏疏翠竹净江沙,远寄新诗物地夸。

月径剩教添鬓雪,云溪日放长苔花。

和何子应记所见

宋代冯时行

公如有余暇,披衣绕风林。

高吟起高兴,閒事引閒心。

村居

宋代冯时行

飞蛾故故扑灯光,风雨萧萧打纸窗。

人为官方搔白首,虎来村落渡清江。

正月二十日上山庄二月晦日归不见花

宋代冯时行

山巑屼,立屏幛。

山上无花不见春,下山花落空惆怅。

冯时行的名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