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词语解释
前车之鉴[ qián chē zhī jiàn ]
⒈ 意为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接受教训,不蹈覆辙。比喻可引以为鉴的往事。
例处此境者,视此前车之鉴,如不加意留神岂不可悲。——清·李汝珍《镜花缘》
英lesson from the failure of one’s predecessor;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前鉴”、“前车”。
引《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
宋 陈亮 《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
《水浒后传》第二五回:“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於情篤。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于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
孙犁 《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骄傲容易坏事,对我们来说,前车之鉴可以说是不少了。”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前鉴既明,后復申之。”
《晋书·孙楚传》:“夫 韩 并 魏 徙, 虢 灭 虞 亡,此皆前鉴,后事之表。”
清 孙枝蔚 《咏物体·蝗》:“雨螽於 宋 灾必记,盖以 宋公 为前车。”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英国 之蹙 波 亚 也,殖民政略之结果也……凡在 英国 势力范围之下者,不可不引为前车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 印度 波兰,作之前鉴。”
国语辞典
前车之鉴[ qián jū zhī jiàn ]
⒈ 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镜。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
引《镜花缘·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阳衍、章芹、文萁、文菘四个尸首送到文营,并劝文芸、章荭『早早收兵;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以后再要筹款,人人有前车之鉴,不得不视为畏途。」
近前车可鉴
反重蹈覆辙
相关成语
- míng yì gōng zī名义工资
- wǔ jǐng武警
- lún huí轮回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zhōu yí周遗
- zǒng hé总合
- cháng tài常态
- dà zhòng大众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bù fāng biàn不方便
- xíng xíng hǎo行行好
- shēn dù深度
- gǒu dōng xī狗东西
- shuì fǎ税法
- yíng nián pèi迎年佩
- èr wǔ二五
- tǐ xiāng体相
- tóng lù rén同路人
- yōu dài优待
- gàn dào干道
- chún yī bǎi jié鹑衣百结
- lǐ xìng理性
- jié jiǎo节角
- zòu míng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