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nbiàn

论辨


拼音lùn biàn
注音ㄌㄨㄣˋ ㄅ一ㄢˋ

繁体論辨

论辨

词语解释

论辨[ lùn biàn ]

⒈  谓考定才能品德。

⒉  议论辩驳。辨,通“辩”。

⒊  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引证解释

⒈  谓考定才能品德。

《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
郑玄 注:“论,谓考其德行道艺;辨,谓考问得其定也。”

⒉  议论辩驳。辨,通“辩”。

《后汉书·荀悦传》:“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元史·巎巎传》:“其遇事英发,掀髯论辨,法家拂士不能过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九:“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辨自然并未能成为定论。”

⒊  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辩”。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论辨类者,盖原於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詔后世。”

国语辞典

论辨[ lùn biàn ]

⒈  评量、辨析。

《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记》:「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

⒉  文体名。其体盖源自古代诸子,旨在论证说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有论辨类。今多称为论说文。

分字解释


※ "论辨"的意思解释、论辨是什么意思由废文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王阳明则以“性觉”论辨析人“心”的善与恶的来源,对荀子和程朱的理论皆有所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