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自知


拼音zì zhī
注音ㄗˋ ㄓ

自知

词语解释

自知[ zì zhī ]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

引证解释

⒈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 鲁昭公 曰:‘吾何僭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於 公瑾,义犹二君,乐 胤 成就,岂有已哉?迫 胤 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⒉  自然知晓。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国语辞典

自知[ zì zhī ]

⒈  自身知晓、明白。

《三国演义·第九回》:「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
《老残游记·第二回》:「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著眼睛,听他怎样。」

分字解释


※ "自知"的意思解释、自知是什么意思由废文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等。

2.李翰林说完,见两个女子都没有意见,于是就欲起身施展轻功离开,却被游坦之拉住了,游坦之自知笨口拙舌留下也无用,因此自告奋勇的前去准备酒菜。

3.程菲不知道他说的是雅儿控制他打架,还以为他因为紧张,语序错乱,笑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他打你,不跟捏虾米似的。

4.真正的傻瓜,诸神用来取乐或取笑的傻瓜,是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王尔德

5.一个女人如果不性感,那么她要感性;如果不感性,一定要有理性;如果不理性,至少要有自知之明;倘若连自知之明都没有了,那么只有不幸了。蔚蓝

6.林某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魏兄明显是保存了实力,今晚,请魏三拔冗相见,以水酒铭谢!

7.但却去了南瞻部洲,岂不是和杨小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不过这也是她的劫数,自然不能自知,倒也只能顺从天意了。

8.对大多数失恋者来说,痛苦的根源是缺乏自知之明,而消除痛苦的秘诀是客观地评价自己。

9.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良知泯灭之前还有一点点自知之明。

10.有自知之明者知道如何加强他们的薄弱之处;而聪明的人能战胜一切困难,乃至征服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