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ū rén
注音ㄑㄨ ㄖㄣˊ
⒈ 使人屈服。
⒉ 受委屈的人。
⒊ 蒺藜的别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⒈ 使人屈服。
引《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汉 扬雄 《法言·重黎》:“屈人者克,自屈者负。”
《前汉演义》第三六回:“欲要 匈奴 臣服,只有和亲一策……这乃是不战屈人的长策呢。”
⒉ 受委屈的人。
引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苗绅 贬 南中,崔相国 彦昭 其故人也,见而悯焉,呼 绅 至第而慰勉之曰:‘ 苗十 大是屈人!’”
⒊ 蒺藜的别名。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蒺藜》。
1.孙子兵法曾经说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2.随后,又用李左车之计,先声后实,"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不战而下燕城,成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战例。
3.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