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成语故事


走投无路

拼音zǒu tóu wú lù

基本解释无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绝境。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走投无路的典故

《潇湘雨》,中国元杂剧作品,是现存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以男人负心为题材的剧作。写书生崔通中状元后,背弃前妻张翠鸾,又娶试官的女儿。在张翠鸾寻夫至崔通任所时,崔竟诬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将她判罪,发配沙门岛,阴谋途中加害。行至临江驿,翠鸾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发现,才得以申雪。作品对崔通的趋炎附势、狠毒阴险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语言流畅,关目动人。京剧《临江驿》据此改编,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走投无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谈笑风生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闻声相思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奇花异草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二八佳人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抛砖引玉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急功近利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