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藏二虎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基本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暂未找到成语一山不藏二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山不藏二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痛不欲生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万众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
七搭八扯 | |
紫陌红尘 |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八荒之外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照葫芦画瓢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同心合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官僚主义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