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尽筋疲的成语故事


力尽筋疲

拼音lì jìn jīn pí

基本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力尽筋疲的典故

宋高宗时宰相李纲对国家赤胆忠心,一贯主张抗金,反对抗金割地求和,当了70天的宰相就被贬,在金兵围困时,他亲自指挥作战。他的《病牛》诗感慨自己:“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力尽筋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来去无踪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众多非一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多多益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物腐虫生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炙手可热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