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馈十起的成语故事


一馈十起

拼音yī kuì shí qǐ

基本解释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一馈十起的典故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他告诉百姓要找他办事得敲五种不同的声音,即钟声、鼓声、磬声、召声和绎声。百姓纷纷去找他,他经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热情地听取群众意见。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馈十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盈科后进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吠影吠声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杀人不眨眼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任人唯亲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妇人醇酒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閒……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