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逮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基础信息
拼音cí bù dài lǐ
注音ㄘˊ ㄅㄨˋ ㄉㄞˋ ㄌ一ˇ
繁体詞不逮理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逆道乱常(意思解释)
- 畏缩不前(意思解释)
- 顺口溜(意思解释)
- 翻箱倒柜(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目不转睛(意思解释)
- 半路出家(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信以为真(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之子于归(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可有可无(意思解释)
※ 词不逮理的意思解释、词不逮理是什么意思由古诗文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从容不迫 |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烽火连年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
没颠没倒 |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极重不反 | 同“极重难返”。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节哀顺变 | 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
纷乱如麻 |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荡然无余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